2020年北京中考生物试卷权威解析

  7月19日上午,2020年北京中考生物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生物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看:

  试卷整体分析

  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个考出来”为指导思想,坚持“五育并举”,以价值引领、教学导向为目标,精心选材,保持稳定。命题坚持宽广融通,走大道、求大气的北京风格,突出学科特色。试题聚焦学科素养,在考查生物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科学阅读与科学表达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意识和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目标引领,激励成长

  落实立德树人

  试题着眼于将考生当前的学习与国家未来的发展相联系,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将育人观和价值观导向放在第一位,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19题以微塑料为情境,提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寻找降低其危害的方法,有利于考生认识到只有把生产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20题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关系为情境,使考生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有机整体,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减少人为干扰尤为重要。

  试题关注北京发展,使考生进一步理解“生态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意义。

  第18题以北京城市绿化常见地被花卉植物——二月兰为研究背景,引导考生认识北京乡土植物,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体会二月兰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第5题以唯一冠有“京”字的北京特色果品——京白梨为研究对象,请考生结合学科知识对果实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贴近考生生活,联系生产实践,体现北京特色。

  试题引导考生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体悟生物生存智慧。

  第11题通过对灰喜鹊筑巢行为的研究,体会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第12题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遗传特征的解读,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方法,感受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20题生动展现小叶甲捕食策略,体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展现的生存智慧。

  实践锤炼,促进成长

  体现学科价值

  试题源于生活、生产实践,关注考生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观念,通过积极动手、动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深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第2题应用种子萌发的知识,指导考生在生活中进行发豆芽的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乐趣。

  第5题应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数据分析,研究京白梨呼吸速率和贮藏时间的关系,认识后熟果实的成熟特点,指导考生在生活中选择适当温度储存果实。

  第9题应用昆虫变态发育的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认识科学防害的重要性。

  第15题应用生物技术的知识,选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优良品质草莓苗,实现科技助农,体现了生物学应用价值所在,并对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引导。

  素养提升,体悟成长

  聚焦学科本质

  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聚焦核心内容,摒弃“死记硬背”,减轻课业负担。

  第1、2、4题,分别以细胞显微结构观察、单细胞生物特点、蒸腾作用意义等知识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和重要概念的辨析。

  第7、8题,以尿液的形成和神经系统调节的知识为依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试题选取多种情境作为背景,从不同角度设问,落实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充分凸显对“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的考查。

  第16题围绕基因与环境对植物根尖根毛数量的影响;

  第17题围绕人体主动脉血管适于完成贮血及保持血液连续流动的结构特点;

  第18题围绕二月兰适于弱光条件生长的生理特点;

  第20题围绕热带雨林中小叶甲与海芋的协同进化。

  这几个试题的设计都是依据“事实确认—现象分析—归纳概括—形成观点”这一路径,进一步引导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对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复杂性和独特性有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对考生的生命观念水平进行评价。

  试题从实际生活出发,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关注健康生活,渗透社会责任。

  第6题通过运动对肺通气量的影响,应用呼吸的相关知识,引导考生认识到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第13题,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试题以考生亲身经历的新冠疫情为情境,考查考生对于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这一措施的理解,帮助考生初步掌握防控传染病的基本方法。考生作为社会一员既要注重自身健康,又要积极防控,避免传染病流行,担当社会责任。

  第14题以常见传染病——乙肝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特异性免疫的理解,有助于考生获得健康生活的知识。引导考生认同健康生活的理念,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

  依据《课标》要求,试题命制突出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给考生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的机会。

  第10题,考生通过获取文本信息,结合示意图,分析气动人工肌肉模拟人体肌肉工作原理,考查考生对运动相关知识的迁移,运用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解释、分析生命现象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进而解决肌肉损伤患者实现运动的实际问题,渗透工程学思维。

  第19题以微塑料对小鼠伤害为研究背景,试题逻辑清晰,思维链条完整,设问层层深入,多角度考查考生能力。(1)~(4)小题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获取证据等方面,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5)小题结合实验,认识到微塑料对生物的危害,选择减少微塑料的可行方法,考查考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依据课程标准,贴近学生实际,聚焦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试卷试题解析

  2020年是北京九年级中考“生物学(化学)”选考考试模式下的最后一年,也是八年级初中学业水平“两考合一”考试的第一年。北京中考生物学试卷在总结近年来命题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核心素养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合理把握试题难度,实现由中考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平稳过渡。试题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凸显对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素养的提升,对初中生物学教师教学和评价,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和学习策略选择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一、凸显“立德树人”育人观

  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2020年北京中考生物学科试题结合学生实际,体现课标要求,将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在字里行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试题聚焦初中阶段的学习,体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考生的纸笔作答与现场学习将知识与价值观、知识与家国情怀进行有效关联,关注社会发展,突出北京特色,体现学科育人。

  第5题、第8题北京特色鲜明,借助“京白梨”“二月兰”等北京特产与常见花卉植物入手,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核心知识,并且传达明显的爱北京、知北京、建北京的情感。

  第11题、12题、20题则关注不同地区灰喜鹊的筑巢行为、东北虎的繁育与保护、热带雨林生物的生存智慧,将视野由我们的家乡北京市放大到对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试卷通过不同题目的情境与设问体现对生态的关注、发展的关注、爱国情怀的激发,将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细微处与实处。

  试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指向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素养立意。

  结合初中生物的知识特点与学生特点,试题着重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等生命观念。

  第16题借助拟南芥根毛的研究,第17题通过血管的特征与功能的关注,考查了不同动植物的器官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而第11题,通过筑巢高度与时间体现灰喜鹊对环境的适应。

  第18题在考查二月兰的光合、开花结果等生理活动的同时,还考查其对林下环境的适应;第20题则通过有趣的图文与问题,体现小叶甲与海芋的共同进化。

  此外,试题关注对社会责任的考查。例如,第13题结合疫情背景,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防控措施与传染病的预防进行综合考查;第19题关注微塑料的来源、对消化与吸收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的方法。体现对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的需求,又对北京市垃圾分类这种现实措施的回应。这些不仅有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也利于学生树立更强的社会责任。

  试题充满生活气息与实践特色,自然渗透劳动教育,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场景促进知行统一,在生活体验中形成健康的、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2题借助发面时加入的酵母菌,关注单细胞的微生物;

  第3题借助大部分学生都体验过的发豆芽活动,考查种子的萌发;

  第9题借助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过程,促进理解害虫的防治。

  上述试题注重劳动与体验,贴近学生生活,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和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以致用

  将学习过程与课堂教学考出来

  试题选材多样,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学生在阅读试题和作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生物学与自然、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科价值体现较充分,对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试题情境多样,有宏观有微观、有北京有我国、有生产的有生活的、有健康生活的有生态文明建设的。

  第19题、第20题的命题情境侧重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第13、第14题的情境则关注防控新冠肺炎等疫情,侧重珍爱生命与健康生活;第15题选取草莓的繁育过程的技术操作,体现了科技助农的理念。

  第20题作为是一道科普阅读题,试题描绘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然保护区中,野生动植物之间生存繁衍的鲜活画卷,尤其是小叶甲和它的食物——海芋之间的故事,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互选择的进化历程。让学生体会生物圈中生物多样性的神奇,揭示生命演化的过程。

  试题素材的加工贴近了学生的认知、贴近课标提出的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试题选取的图片适当体现教材原型。例如,第7题肾单位结构模式图、第10题肘关节结构模式图、第12题东北虎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让学生感觉到熟悉、亲切,容易入手作答。特别是第16题的题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根尖结构示意图,展示了不同个体的根毛数量。

  创设的命题情境真实生动地体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例如,第17题借助图1(心脏局部结构与主动脉弹性作用示意图)和图2(各类血管结构特点示意图),结合图文,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到了很好的考查作用,也探查了学生的现场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聚焦重要概念,凸显“能力立意”

  坚持主干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重基础,强主干,突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聚焦主干知识考查,突出重要概念的落实以及灵活应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例如,第1题注重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核心考查;第8题通过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促进理解生命调节的意义;第16题的设问则综合考查了细胞的分裂、分化、开花结果、生物的性状控制等重要概念。

  试题体现学科特色,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路和方法。试题设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现出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

  第19题以真实的科研数据,创建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既有对实验目的、实验原则的理解,又有对结果和结果的区分,和对检测指标的选择,落脚于问题的解决。

  点评专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荆林海(特级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乔文军(特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杭跃男(高级教师)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杨涌(高级教师)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陈淑香(高级教师)

温馨提示:百度搜索宣城论坛,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中考】获取2022北京中考报名入口、最新政策,进入北京各区招生考试中心官网。

www.xuanchengluntan.com 宣城论坛首页